2006-06-27

我與我的 Minolta



九顆鏡頭,一台 Konica Minolta 最後一台數位單眼相機 Dynax 5D ,一台有點小故障的 Minolta F200 再加上一個頭腦不太靈光只會按快門的我,這就是我與我的 Minolta。


2004 年初,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到大陸旅行半個月紓解論文研究的壓力。將用了多年的 Fuji FindPix 1500 已經漸漸不敷使用了,在物色了幾個月之後決定購入當時還頗受好評的 Minolta F200 ,結下了與 Minolta 的不解之緣。

F200以隨身機的觀點來看其實存在相當多缺點,開機與對焦速度慢,相當耗電加上不算小的體積都是致命傷。不過採用評價不低的 GT Lens 帶來優異的成像水準並提供全手動的操作成為了我購入他的主因。其實在購買之前光看網友的評比與介紹很難理解這台相機的成像到底有多好,不過現在你可以從我的 Flickr 相本內以 F200 這個 tag 搜尋去看照片實際比較。雖然她有三倍光學變焦,不過大部分的情況下我都是把她視為定焦鏡頭在使用。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習慣,使我在 DSLR 的時候都是以定焦鏡頭為主,變焦鏡頭為輔。

F200 相機跟了我南征北討好幾年,後來也出現了幾個小問題。 2005 年底我決定改用 DSLR 。同樣的在花了幾個月的比較之後,購入了 Minolta Dynax 5D ,Konica Minolta 末代的 DSLR 相機。一台相機的好,光看網路上抽象的文字敘述實在很難體會。但當實際將相機握上手開始拍照之後,才逐漸體會到這台相機在設計上的細膩與巧思。以一台入門等級的機身來說,她提供了與中階機深更為穩定的電子系統與幾乎完全相同的功能,在外觀上唯一顯著的不同點為操控按鈕的簡化。雖然是按鈕精簡過,不過依舊有相當良好的操控性。網友總是推崇機背上的 Fn 按鈕,剛開始操作時覺得那不過是多一個按鈕罷了,沒有什麼特別。但當我拿到我爸的 Pentax *ist DS2時,才開始感受到 Minolta Dynax 5D 在操控上的迅速與便利,幾乎主要的操控都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完成而不用進入層層的選單中設定。

在購買 DSLR 的時候一大考量為交換鏡頭的交流與購買狀況。相對於 Nikon 與 Canon 而言 Minolta 的交換鏡頭數量並不多,棘手的問題是少數幾顆頗受好評的鏡頭無論是新品或二手皆不容易取得。但優點是相對價格較便宜。我進入 Minolta DSLR 的時機其實算晚了,隨著 Dynax 7D 與 Dynax 5D 的熱賣,鏡頭的價格,特別是二手市場上的價格呈現上揚的趨勢。原本打算要慢慢購齊鏡頭焦段的,但隨著 2006 年春季 Knoica Minolta 將相機事業部門宣佈轉型為替 SONY 代工,往後 Minolta Alpha-mount 的 DSLR 系統將由 SONY 承接使用。我也只能加緊腳步購入這些帶有 Minolta 原汁原味的的鏡頭。在有限的預算與時間壓力下,購入了這九支 Minolta 的評價鏡頭。
  • 18-70/3.5-5.6 (D) - kit
  • 35-70/4 - Yahoo!奇摩拍賣
  • 24/2.8 - 大華
  • 100/2.8 Macro - 大華
  • 70-210/4 - eBay US
  • 500/8 reflex - KEH
  • 28/2 - B&H
  • 50/1.7 New - Yahoo!奇摩拍賣 (已售出)
  • 24-50/4 - DCView
  • 50/1.4 New - B&H

除了鏡頭之外,每顆鏡頭皆搭配 Minokta AC Filter L37 (UV) ,很可惜尚缺一片 55mm 以及沒有及時購入 Minolta 的 CPL 。

這都只是 Minolta 的中階鏡頭,那麼多的定焦鏡頭是因為我個人偏好「腳動」變焦。因此平常出門大都以 28/2 與 50/1.4 為主,另外在多攜帶一顆 35-70/4 輔助。對於這些鏡頭的拍照結果可以在我 Flickr 相簿上以 "50/1.4 New" 或 "28/2" 等的 tags 去搜尋就可以看到該鏡頭時拍效果。眼看 Minolta 已經成為過去式了,未來將由 SONY 取而代之繼續將 Alpha 系統發揚光大。或許在 SONY 強力的促銷之下將會讓 MInolta 傳統的光學技術以嶄新的面貌行銷於市,而不會再有「媽媽!我的相機終於不是雜牌了」這類的遺憾發生。若問我還想要購買哪幾顆鏡頭,
  • 28-135/4-4.5
  • 35/2
  • 35/1.4
  • 135/2.8 [T4.5] STF
  • 80-200/2.8 APO
  • 20/2.8

這些我的 wish list ,就等繼續存錢慢慢在二手市場尋覓了。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學長,你會不會太猛了,一瞬間買這麼多鏡頭 ~~~

Bart 提到...

誤會呀,我也只是領微薄薪資的小助理而已,還沒有分紅與股票哩。要不是二手價格逐漸上揚,加上後來 Minolta 整個收掉後鏡頭價格呈現異常混亂的趨勢,要不然我也想要慢慢逐年購買呀。這簡直跟股票一樣,第一次感受到鏡頭原來那麼保值。幸好除了少數一兩顆價格追高之外大部分沒有買貴就算了。不過這些大都是相當老的鏡頭囉。